宿迁市宿豫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宿迁市宿豫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关庙镇:抓项目、强产业、破难题、惠民生 以实干推动“向高向新向上”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5     浏览次数:     来源:宿豫新闻

关庙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宿豫区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铆足干劲抓项目、强产业、破难题、惠民生,全力打造宿豫东郊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用实干实绩诠释向高向新向上发展深刻内涵。

一、向高而攀 工业经济扛起发展硬担当

锚定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园区建设是攻坚主战场。走进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总面积6.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及办公楼全面完工,煜晨车业、煜晨电动科技、邦威焊业等8个优质项目已完成入驻。

关庙镇经济发展和统计办公室王媛介绍: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高端纺织、绿色建材、智能制造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一批优质企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全年预计可新增达规入库企业7家。落户于宿豫张家港园区,投资达5亿元的垚驰自动化项目正全速推进主体工程施工,预计10月份施工完成。

产业配套设施不断补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以园区助企服务中心为核心,共享餐厅、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等功能设施同步落成,让园区20余家企业400余名员工尽享舒适便利。

二、向新而行 片区建设开辟振兴新赛道

走进关庙镇S268籼米基地,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植保无人机正来回盘旋,均匀地喷洒出细密的药雾,为农作物生长筑起防护屏障。

中心围绕耕、种、管、收、烘、储、销一站式生产服务,让广大农户实现种田省事、省心又赚钱。今年3月份以来,累计服务周边农田4.67万亩,其中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310个。目前,中心服务范围内的农田,亩均效益提高230元以上。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王振利介绍道。

今年以来,关庙镇围绕三园试点建设“1+6+6”片区化推进责任体系,聚焦籼米种植、特色果蔬、现代渔业三大特色农业,加快推动本地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依托林河片区、卓水河村卓庄片区籼米资源,依靠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以S268籼米基地为核心,加快构建宿迁籼米特色粮食生产核心样板区,同步推进袁王荡籼米品牌打造;聚焦S324林果经济带,以猕香园为中心产区,依托省农科院技术人员专业指导,对现有2100亩猕猴桃从种植技术到销售渠道全链条培育壮大;围绕水汉精品渔业产业园、砂疆河休闲渔业产业带两大片区,珍珠蚌项目已实现入塘养殖400亩,长江三鲜生态养殖项目主体工程全速推进,养殖池及过滤设备已采购到位。鱼米猕香的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推动全镇现代农业向新跃升。

三、向上而进 宜居新镇绘就民生新图景

丁庄组道路坑坑洼洼,需要新修,方便大家出行。”“暑期要加强孩子安全教育,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各类电信诈骗案例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近日,在关庙镇红旗社区议事会上,群众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融洽。关庙镇红旗社区干部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群众提出的各种关于社区发展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关庙镇把议事会开到各个村(社区)、小区,让党员干部以拉家常的方式宣讲政策理论,倾听群众的建议,及时调解家庭琐事、协调邻里小事、商量发展大事。这种议事会很接地气,大家在一起商量事情,还能了解各种政策信息,挺不错的。在红旗社区议事会上,居民张艳华深有感触地说。

为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关庙镇在全镇六个村(社区)深入开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大走访、民情面对面 纾困解难题议事协商会等专项活动,累计走访村民2000余户,开展议事会20余场,同步开展三园试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防电信诈骗等重点工作宣传80余次,充分调动起广大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关庙镇紧抓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争创契机,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配套、壮大集体经济等重点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卓水河村、林河村顺利通过省级和美乡村验收,红旗社区、和平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泰山村、东兴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兴张线2.3公里主要道路整体完成提升改造;建成省级生态河道3条、市级生态河道11条;和平村为民济困互助会正式运营,,覆盖困难群众88124人,开展互助服务400余人次;17个村集体经济压舱石收入项目,已有14个项目产生阶段性收益,20251月至7月实现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58.75万元,同比增长15.06%,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环境优美、配套完备、交通便捷、幸福宜居的镇村生活体系逐步形成。

下一步关庙镇将牢牢把握中共宿豫区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更多拼搏汗水更大发展实绩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撰稿人:伍媛媛 袁振宝 审稿人:袁振宝 审核人:王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