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宿迁市宿豫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宿豫:“绿里淘金”创富百姓
发布时间:2017-07-19     浏览次数:     来源:

日期:2017-07-17   来源:新华日报   记者:  徐明泽 通讯员 首君 朱瑞 晶晶  
 

  宿迁市宿豫区委书记刘海红说:“实现富民增收,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禀赋,补齐短板创出特色,把生态资源转变成经济资源,建设好江苏‘生态大公园’。”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

  “这一片都是喜阴的,上面配有遮阳网。”在宿迁市宿豫区顺河街道的景禾多肉基地,数个钢架大棚内,多肉植物被按照习性和生长阶段进行划分。“一片叶子插下去,几十天后一盆多肉长出来,网上点一点,二三十元轻松到手。”景禾基地创办者张良彬外出打工后回乡创业,通过“基地+农户+电商”模式经营多肉植物,一年进账1200万元。

  宿豫区委书记刘海红说: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宿豫以城乡统筹为统揽、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生态富民效应不断彰显,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近几年,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宿豫按“1+X”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进一步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

  依托传统种植优势,宿豫丁嘴镇发展金针菜连片种植,统一注册“丁嘴金菜”商标品牌,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鼓励更多创业者加入。镇里鼓励龙头企业带头引进烘干设备、建立3000立方米的冷库,不仅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还将鲜菜的销售期从40天延长到80天。全镇连片种植金菜5000多亩,带动3700多人就业,金菜亩均效益提高到8000元左右。

  宿豫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士武感言,发展生态、特色农业,鼓励支持绿色创业,促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要学会眼睛向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抱团发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随着宿豫鼓励绿色创业、生态创业的政策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目光投向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遍地开花,农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经营方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烟熏治虫、施有机肥,通过对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的控制,让新疆的哈密瓜、热带的火龙果、娇贵的车厘子在宿豫开花结果,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以采摘……炎炎烈日下,宿豫陆集镇“蓝山农场”农场主人陈凯,站在挂满哈密瓜的温室大棚里,向记者讲述他的“绿色创业史”:“一方面,家乡创业政策特别好,吸引我们回来创业;另一方面,儿时的味道让我们难以忘怀,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找到小时候的味道。”下一步,他们打算把农场发展成集旅游、休闲、娱乐、住宿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宿豫始终把绿色创业、生态富民作为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网络创业,让创业富民之花开满百姓的‘幸福家园’。”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海涛说,农业占比重曾是制约宿豫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这片土地焕发另一番生机。

  打破“瓶颈”,宿豫农业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转型发展之路。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宿豫网络创业展风生水起。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成立两年多,成为电商大咖集聚地,吸引京东、当当、小米、途牛等280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入驻,创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试点等省级以上品牌9个。去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02亿元、增长94.98%,财政总收入5.5亿元、增长45.12%;新增就业1.44万人,总就业人数达2.6万人。

  位于宿迁电商产业园区内的“创业谷”大厦,是为电商创业者量身打造的“梦工厂”。去年4月投入投用,入驻初始创业项目105个,已成功孵化项目57个。近年来,宿豫已有8000余名农民借助互联网平台,变身“电小二”,在创业的路上各显神通,努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在宿豫,创业星火呈“燎原之势”。截至去年底,13个乡镇(街道)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全覆盖,孵化电商项目达1500余个,网络销售额超15亿元。通过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三来一加”项目,宿豫带动大批农村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打造农业加工带动农业服务、农业服务反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循环的绿色健康生态产业链,成为推动农民家门口就业的“幸福工程”。